韩荀说着,有些激动。
顾易掰住她的手,安慰她道:“阿荀乖,你听我说,我认字,我还读过兵法,有学问的人一般都是在后勤,说不定还能当军师,军师平日里是不用上战场的,我参军的时候我就说我读过书,不会直面战争的,你放心好了。”
韩荀这才慢慢松开他的胳膊。
“不行,我们不同意。”顾易话还没说完,顾夫人打断了他。
“为什么,娘,我去边关,我去建功立业,未来给你和父亲挣诰命,不好吗?”
顾夫人摇头:“你爹也不会同意的,你爹在后山砍竹子,你去把你爹叫回来。”
顾易关注点有些偏:“我爹砍竹子做什么?”
“你管你爹砍竹子做什么,你去把他叫回来,若是你爹同意你去,我也就不拦你。”
“娘。”顾易问道,“此话当真?”
“自然,我说话算话。”
顾易见到他爹地时候,顾秀才正拖着几根竹子要下山,看见顾易,他问道:“你怎么来了。”
顾易瞅了瞅他爹,面上还算是高兴,他凑上前去,说道:“爹,我来吧,我力气大,别累着了。”
顾秀才斜眼看他,任凭他从手中接过竹子:“说吧,你干了什么。”
“没有,没做什么,就是娘说你在后山砍竹子,我来帮您。”顾易将竹子抗在肩上,边走边对他爹说,“爹,你当年娶我娘的时候,外公外婆是如何答应的?”
顾秀才手中的斧头换了一只手,顾易瞧见,立刻说道:“爹,这斧头也沉,我来吧。”
顾秀才躲了开去:“一把斧头而已,有什么沉的。你问我当年娶你娘啊?”
顾易点头,顾秀才道:“我当时考上了童生,是这周围第一个读书人,请了媒婆一上门,你外公他们就答应了。”
顾秀才说着,还有些得意,“我当年书读得不错,长得也好,这样的女婿,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顾易听着,偷偷撇了撇嘴,说道:“那你总说娘跟着你吃了许多苦。”
顾秀才神色一僵,道:“你问这些做什么?你娘呢?在家吗?”
顾易点头,道:“在的,娘亲让我来找你。”
顾秀才道:“我来砍些竹子,晚上回去做灯笼。”
“做灯笼做什么?”
“你娘想看花灯。”
听顾秀才说完,顾易道:“爹,若我喜欢一个人,想要娶她回家,你会支持我吗?”
顾秀才道:“你说的是阿荀吧?”
“是的,爹,若我为了娶她,想要做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你们很有可能都不同意的事情……”顾易点点头说道。
顾秀才问道:“什么事情?你要去做什么?”
顾易却不答,只是说着话:“我从小羡慕你和娘亲之间感情,你从来不和娘亲吵,有事情的时候娘亲也都找你,就是打我的时候,你们也约好了一起似的,娘亲早上打完我,晚上……咳,你和娘的感情好,我喜欢阿荀,我想娶她回家,和你们一样,等我和阿荀成婚,我们生几个孩子给你和娘亲带好不好?”
听着顾易的话,顾秀才有些沉默道:“说吧,你想做什么,我看看我能不能承受得住。”
这话一出,顾易看了看他爹一眼,小声道:“爹,我想去参军。”
“为什么?”
“我想娶……”
“不是问你这个?”顾秀才道。
顾易有些呆,然后反应过来他爹的意思,说道:“爹爹您昨天说术业专攻,以及从军立功,我仔细想了想,儿子也没什么别的本事,只是会一些拳脚,走其他的路子走不了,不如就去参军吧。”
这话一说完,两个人都有些沉默,走到顾家院子外不远处,顾秀才问他:“你娘不同意。”
“爹你怎么知道?”
顾秀才暴躁道:“我是你爹。”
“哦。”顾易哦了一声,继续问道,“爹你同不同意?”
顾秀才推开门,说道:“我要好好想一想。你把竹子拖进院子吧,待会别跑了,和我一起剔了竹子,明天做灯笼。”
“爹你明天不去学堂吗?”顾易有些疑惑问道。
“明天不去,我轮休。”
“哦,那我出门去了。”顾秀才说完,出了门去,顾秀才喊了两声,“不是叫你别走吗? ”
顾易充耳不闻,眨眼间就不见了。
顾夫人从屋子里走出来,看着顾秀才道:“这可怎么办?都怪你昨天乱说话。”
顾秀才找了弯刀砍竹子,随口道:“那我有什么办法吗?今日在山上,他同我说什么,他喜欢那丫头,参军是为了那丫头。”
放下手中的刀,他掰开最后一截竹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能怎么办嘛,跟他说不行?你是没瞧见在山上的那个劲儿,但凡我说不让他去,他马上一哭二闹三上吊。”
“那让他去?我不怕他在军营里吃苦,我只怕他想小宋一般再也回不来,你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们老顾家可就剩你一脉了。”
顾秀才回头看着顾夫人道:“他若执意要去,你我拦不住,若是真到了那一天,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话音一落,顾夫人站在旁边说不出话来,顾秀才眉头紧紧皱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宋青。”
听到顾易在院子里喊宋青,韩荀赶忙出了门,一旁荔枝捧着手上刚出锅的饺子问他:“你不是才回家,怎么又来了?”
顾易看着她手上饺子,故意说道:“我来做什么?我来抢你的饺子。”
荔枝听到这话,将手上的饺子两口塞进嘴巴里,说道:“现在没有了,你来找宋青做什么?”
顾易看向一旁的韩荀,韩荀也看着他,眼里也带着好奇。
宋青睡眼惺忪从屋里出来,问顾易:“你喊我做什么?”
顾易看着他好似没睡醒的样子,刚准备说话,一旁的荔枝尖叫上了:“宋青,你昨晚去偷鸡了?”
宋青回过头瞪她,她冲着宋青做了一个鬼脸,跑韩荀身后去了。
宋青不与他计较,看着顾易,再次问他:“要做什么?没事儿我就回去睡觉去了。”
“喂,你等等。”
“我不叫喂,你有事就赶紧放。”宋青说着,就要关门。
顾易道:“等等,宋大哥,我想跟你切磋切磋。”
宋青上下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不打小孩。”说完,砰的一声关门进去了。
韩荀道:“你来这儿发什么疯?”
顾易立刻委屈地看着她:“好久没练手了,大家又都不会武功,只好找宋青了。”
两人说着话,宋青换了一件劲装,重新拉开了门,看着几个人看着他,他道:“看着我做什么?不是要打架吗?来吧,让你三招。”
宋青说着话,站在院子里,顾易眼里闪过一丝兴奋,两人就缠斗在了一块,不一会儿,顾易气喘吁吁道:“你也不过如此嘛。”
宋青脸顿时黑了。
“好了好了,宋大哥,我开玩笑的,我知道你让着我呢。”说着,顾易做出来求饶的姿势。
韩荀走上前来,掐了他的胳膊一把,顾易看向她::“怎么了?”
“你平白无事招他干什么?”
咧了咧嘴,顾易笑着说道:“方才说了啊,我手痒,想找个人切磋一下。”
韩荀却不信他的鬼话,指了指屋里说道:“张嬷嬷包了饺子,这会还有呢,你先去吃点儿。”
“好。”顾易应着声,回头对荔枝道:“你家姑娘给我吃的。”
荔枝气急,冲他扬了扬拳头。
没过两日。顾易兴冲冲地进了院子,韩荀正在抄书,听到院子里嬷嬷地声音:“哎呦,你这是干什么?”
韩荀探头看出去,顾易受伤提了四五只灯笼,张嬷嬷上前看着他手上的灯笼,说道:“这是顾秀才做的灯笼吧,好多年没见过了,你还小的时候,你爹娘每年都要做呢。”
韩荀放下手中的笔,出了门,嬷嬷手上端着一盆水,里头放着几间衣裳。
“嬷嬷这是要去洗衣裳?”
张嬷嬷点点头,说道:“嗯,天气好,去洗了好晒,去玩吧,今儿草儿说她做饭,我左右闲着无事。”
张嬷嬷说着,端着衣服往井边去,口中念叨着:“老喽,真的老喽。”
顾易和韩荀对视一眼,韩荀忽然笑了起来,顾易也跟着傻笑,引来韩荀不满,“你笑什么?”
“阿荀,我爹娘同意我参军了。”
韩荀脸上笑容一顿,再也笑不出来,她问顾易:“你什么时候走?”
顾易回道:“等中秋过完。”
韩荀点点头,不说话了。
顾易提了提手中的灯笼,说道:“这是我爹做的灯笼。”说着,指着后头两只小的,“这两只是我做的,大的咱们挂院子里,小的你放着自己玩儿。”
顾易说着,拿出来两只小的,递给韩荀,韩荀拿着灯笼进了屋,顾易也跟在了后头,屋子里只有零星几本书,还有几个箱子,梳妆镜上放着几朵绢花,嬷嬷给她做的。
韩荀看了看屋子,有些发愁,放在桌上太大,放在柜子上又太高。
“姑娘,不如挂在床头?”荔枝在一旁出主意。
顾易眼神一亮,说道:“好主意。”然后从韩荀手中接过灯笼,解下床上的竹风铃,把灯笼挂了上去。
韩荀看着他手中的风铃,急忙道:“这个我还要的。”
顾易提起手中的风铃,说道:“我瞧着有些眼熟,这个是我给你做的吧?”
韩荀点点头说道:“你做的,我刚来庄子上的时候你送我的。”
顾易又看了一眼风铃,说道:“我重新给你做一个,我明日给你送来,这个旧了,就不要了。”
韩荀摇摇头道:“不行,这个我也要,让荔枝给我放箱子里,我收着就好。”
顾易点点头道:“听你的。”说着话,将风铃递给了荔枝。
“等我离开了,你看着这灯笼就能想起来我,我想,等我做了将军,我就来娶你,等我们成亲,我们就回到这里来,到时候我们生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儿,男孩儿就教他练武,以后也当一个将军,女孩儿……”顾易想了想说道,“女孩儿,女孩最好像你一样好看,你就教她刺绣,我还要教他们读书,像我爹一样,做个秀才。”
说道这,顾易挠挠头道,气势一下子就没了,只听他道:“算了吧,我念书不行,就让我爹爹教吧,我爹学问可好了,让我爹这个秀才教出来两个小秀才……”
“女孩儿可读不了书,考不了秀才呢。”韩荀小声道。
顾易道:“那有什么关系,我当了将军,我就去求皇上,让皇上开设女学,我要让女孩儿也能读书,也能考秀才……”
“你一定可以的。”韩荀鼓励他。
中秋一过,顾易就要离开永宁县,去往边塞。
这两日,顾易往韩家庄子上跑得愈发勤快了,顾夫人替他准备了四季的衣裳,鞋袜,韩荀又打了几条络子,韩荀绣活不好,但是打络子打得又快又好,这几日有些睡不着,索性半夜点了油灯在灯下忙活。
“够了够了,这些都够我用好几年的了,等到时候用完了,我写信回来,你再给我打新的就好。”
韩荀心里发愁,越是临近日子,心里越是担忧:“文书什么时候下来,可让人问了,分到哪了?”
顾易摸了摸她的头,笑着道:“就知道你要问,我问过了,我和士嘉还有二牛哥他们都分到了陇右。”
“陇右?”韩荀手一抖,手上的络子掉落在地上,顾易弯下腰去,说道:“放心好了,我和他们说了,我读过书,不会分到前线去的。”
韩荀道:“那就好,那就好,记得要常写家书回来,顾伯母和顾伯父心里都念着你,我也是。”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