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知乎小说网 > 故人长绝 > 第15章 祖母

第15章 祖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韩荀看着他忙碌,一旁的荔枝唤她:“姑娘。”

“嗯?”

“姑娘方才为何那样说?”

闻言,韩荀笑了笑,没回答她,过了一会,喝了两杯茶,韩荀开口道:“你说,我若是将那凌霄花移到这里,他回来的时候,可会看见?”

“他若回来,必然是要过这处的,若是遇到凌霄花开得最热闹的时候,颜色姝艳,就是想不注意也难。”

韩荀点点头:“如此,你去帮我把那一盆凌霄花搬过来,就在这儿,选个地栽下吧,永宁的凌霄花,只怕进了京城就活不了了,还不如在这里,来往的人都能瞧见。”

荔枝闻言,从车上取下花盆来,宋青在一旁搭了一把手,听了韩荀的打算,问她:“姑娘可有想好这花栽到哪?”

韩荀摇摇头:“问问店家这花栽到哪合适。”

掌柜的听闻有个年轻的姑娘赠了花,忙出了们来,掌柜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韩荀一瞧,只觉得心生好感,抓了一把珍珠拿给掌柜的,掌柜的再三推辞,韩荀却一定要她收下,只是拜托她好好照顾着一盆花。

最后这一盆花被店家栽到了一旁的篱笆之中,韩荀留下了一锭银子,算是对刚才小二讲故事说好话的报酬。

走了十几日,前头就是京都的城门了,韩家的马车跟在一众马车后面毫不起眼,韩荀掀开车帘看向外头,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再看前头,无数宝马香车,是记忆中的那个京城,却又不再是幼年时的京城……

“姑娘。”

韩荀回头,是宋青在窗外后头两步唤她,见她看过去,宋青道:“姑娘,过了这道门,离侯府就不远了,姑娘您记着,我会站在您这一边的。”

韩荀只觉得这话有些突兀,侧着身子看他:“为什么?”

宋青不答。

“你是母亲的人?”韩荀又问。

宋青这一次却干脆地摇了摇头道:“不是,我谁的人都不是。”

韩荀却不相信他的话,也知道只要是宋青不想说的,无论如何也问不出来,对于他的先前的那一句话,韩荀心里生不起波澜,索性不问,不听,更不管。

她看向前面的路,问车夫道:“还要多久才能到?”

恰在此时,车夫赶车的声音一同响起,韩荀的话湮灭在人群之中,韩荀原本也只是找了个借口不和宋青说话,这会儿见马车重新走起来,松了手放下帘子来,隔开门外的喧闹。

进城不久,马车慢了下头,直到停在一处,韩荀掀开帘子,入眼的是朱红色的大门,门口的石狮子昂扬挺立。

迎着马车来的是一个美貌的妇人,无端地有几分眼熟,荔枝先跳下车,转身扶着韩荀下马车,只听那妇人道:“这便是荀儿吧,都是大姑娘了。”

韩荀不说话,那妇人又道:“我是大伯母,你当年离开的时候还小,应当已经不记得我了,听说你如今已经能正常说话了,真真是老天保佑啊。”

韩荀这才用很陌生的目光看着她,唤了一声:“大伯母。”

永平侯夫人哎了一声,拿起帕子佯装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说道:“你祖母在里头等你呢,起了一个大早,只等着你回来,午饭也还没用呢。”

说着话,永平侯夫人牵着韩荀的手,进了府,一边与他说道:“你走的时候年岁小,听说还烧了脑袋,可怜的孩子,府上为你办了洗尘宴,到时候你父亲也会回来,还有你两个哥哥。”

说话间,两人进了二门,见二人进来,挑帘的丫鬟立刻进了门去禀报,不一会儿,一位老妇人在丫鬟轻扶下走了出来,穿着着青黛色的褙子,漏出里边裙边来,上头用银线绣了细密的山茶花,额头上系了同色的抹额,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着韩荀的眼睛闪过精光。

“祖母安好。”

韩荀上前行了一礼,老夫人看不出来什么表情,打量着韩荀,韩荀鼻子随了老二,眼睛嘴巴却和死去的母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打量完了,这才漫不经心道:“回来的路上辛苦了,在庄子上一切可都还好。”

韩荀乖巧道:“谢祖母挂念,孙儿一切都好。”

老妇人从大伯娘手中牵过韩荀的手:“都怪祖母,这些年让你一个人在乡下吃苦了。”

“荀儿觉得不苦,只是想父亲和祖母了。”

老夫人听到这话,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发说道:“我已经使人去叫老二了,你爹很快就回来了。”

韩荀眼中闪过欣喜,被韩老夫人看在眼里。

“你母亲当年的死是个意外,我们见你伤心欲绝,只怕你继续待在府上触景生情,没办法这才将你送到庄子上……”

韩老夫人与韩荀说着话,一起进了屋子。

进了屋里,又丫鬟换了桌上的茶水点心,韩老夫人一边与韩荀说着话一边频频看向屋外,不一会,外头喧闹声传了进来。

“祖母,祖母。”

听到这声音,韩老夫人含笑着对韩荀道:“这是你大哥二哥回来了。”

韩荀也微笑着点头。

“哎呦,你慢些。”韩老夫人看着疾步进来的韩榆说道。

“祖母,过几日阿昭的及笄礼,翊王殿下说要过来。”韩榆对韩老夫人说道,“到时候约了……”

“韩榆。”永平侯夫人有些急切地叫他。

“母亲?”韩榆说着,这才看到坐在韩老夫人旁边的韩荀,由于角度的原因,他进来的时候看不到这个位置上的人。

“哎,这位妹妹是哪家的,怎的从来没有见过?”韩榆看到韩荀,眼前一亮。

紧随而来的韩阅连忙抓了韩榆的手臂,站上前半步,问道:“这便是荀儿妹妹吧,可还记得我?我是大哥韩阅,这是你二哥韩榆。”

一旁的永平侯夫人悄悄松了一口气,韩榆听到大哥的说话,哎哟了一声,仔细看了看韩荀,说道:“是荀儿妹妹啊,我是哥哥,你可还记得?”

韩荀点了点头道:“记得的。”

韩榆道:“是了,我记得我七岁的时候妹妹离开家的,都长这么大了,这会也有十五了吧……”

韩榆说完,韩阅用手拐了他一肘子,韩榆回头看他哥,韩荀只当没看见,说道:“嗯,回来之前刚过了生辰。”

韩榆一听,也反应了过来,眼睛左看右看,就是不敢看屋里的几个人,更不敢看韩荀,想到方才说的话,只觉得脚趾抓地,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尴尬的了。

还是韩老妇人沉得住气,说道:“本想早些接你回来的,只是那时候祖母病着,他们都没了主意……”

“是了,你祖母病着,朝中事多,你大伯父更是忙的晕头转向,连带着我和你哥哥也都忙着呢,这不,你祖母病一好,就连忙差人送了信,然后接你回来,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耽搁了。”永平侯夫人连忙替韩老夫人找补。

“这事儿怨我,是我没想周全。”韩阅拦下责任。

韩榆的眼神也不飘了,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道:“妹妹可是误了及笄礼?”

永平侯夫人没忍住瞪了他一眼,平日里只觉得这个儿子心直口快的性子也还不错,到了这会这只想着赶紧捂了他的嘴把人扔出去。

韩榆却觉得没什么,继续道:“及笄礼可是大事,误了可不好,正好昭儿妹妹的及笄礼也不过七八天了,不若一起办了。”

韩老妇人道:“傻孩子,哪有一起过及笄礼的道理,再说了,阿昭的及笄礼是在公主府办,难不成让阿荀在咱们府上办?就是想办,这会也只有七八天了,正宾,赞者都去哪寻?”

韩榆道:“也是哦。”

“这事是祖母糊涂了,今年再办已经来不及了,等明年祖母好好给你办一场大的。”

韩荀抿着唇说道:“都听祖母的。”

韩老夫人仔细瞧着她,见她面色如常,这才伸出手搂了搂她:“都是祖母不好……”

韩荀摇头道:“是阿荀身子不争气。”

“你从前住的芷兰院祖母让人收拾出来了,你带来的东西祖母也都让人给你放进去了,院子里头的东西祖母都没怎么动,待会儿你去瞧瞧,看还合不合心意。”

“多谢祖母。”

“和祖母别说这么见外的话,你要不要现在去看看?”

说话间,韩荀的目光看向一旁的几个人,永平侯夫人面上一直都是一样的表情,韩阅也只看着几人说话,倒是一旁的韩榆,脸上藏不住事。

“可以吗?”韩荀问韩老夫人。

“自然是可以的,这儿是你的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韩老夫人说道,“走吧,祖母亲自带你去看。”

韩老夫人起身亲自牵着韩荀的手往外走,韩榆看向韩阅,韩阅给了他一个眼神,韩榆就不敢说话了。

出了门,看到门口的荔枝,韩老夫人问韩荀道:“这是陪着你去庄子上的那个丫鬟吧?”

韩荀笑着道:“祖母,您都记着呢,这几年,都是荔枝陪着我呢,庄子上还有一个嬷嬷姓张,只是几年前去世了,她收养的两个孩子,一个叫草儿一个叫芽儿,就是她们陪着阿荀一起长大的。”

听着韩荀喋喋不休地说起庄子上的事情,韩老夫人点点头,这些事情她都知道,但还是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时不时问上几句。

“那山葡萄这样好吃?”

韩荀点点头道:“好吃。我和荔枝采了许多晒干了掺在茶中,泡开以后酸酸甜甜的很好喝,我有两罐,待会儿给祖母拿一罐。”

“好,好孩子,有心了。”韩老夫人夸赞着韩荀,心里却不当一回事,侯府上什么好东西都不缺……

芷兰院,说是院子,不过是从前从雅庭院里隔开的小院子,而雅庭院,从前是母亲的住处,刚才路过那院子,只怕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

看着熟悉的院子,韩荀心里冷笑一声,面上仍旧笑意盈盈道:“祖母有心了,这院子,荀儿一瞧,只觉得亲切。”

“祖母原本想着在祖母的院子旁找匠人来重新开一个院子给你住,你爹爹说你从前就喜欢这里,这里也清净些,不像祖母那边,总是很多人。”

“我很喜欢这里,这些年在庄子上也习惯了,喜欢安静些的环境。”韩荀说道。

“喜欢就好,等到后面想要挪院子了,只管跟祖母说,祖母给你挑最好的。”

“嗯,多谢祖母。”

“你歇息一会儿,等到晚饭的时候,我让人来叫你。”

“祖母要在这歇一会吗?我去将晒好的山葡萄拿给您。”韩荀说着话,带着荔枝进了屋子。

荔枝从箱子里翻出来两个陶瓷罐,问韩荀道:“姑娘,拿哪一个?”

韩荀道:“黄色一些的那个,送祖母,自然是送最好的。”

荔枝拿出来偏黄的陶瓷罐,用眼神询问韩荀,韩荀点点头,荔枝突然裂了嘴无声地对着韩荀笑了笑,韩荀对荔枝道:“你就在这收拾东西吧,我去拿给祖母。”

“嗯,姑娘您慢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