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知乎小说网 > 故人长绝 > 第14章 京城

第14章 京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着韩荀手上的动作,宋青道:“姑娘这一打信,还有这些小物件,只怕不合适带回府上,府上人多口杂,只怕易生事端。”

韩荀闻言,从箱子中把信拿了出来,又看了看另外一边敞开着的箱子,箱子里装了许多物件,就是六岁时顾易送她的棕榈灯笼什么的也都在,她有些舍不得。

宋青又道:“姑娘若是舍不得,不如挑几件不那么显眼的带上,到府上有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了。”

韩荀点点头,看向宋青道:“宋大哥可是有话要和我说?”

宋青看了看韩荀的屋子,又看了看屋外坐到不远处的石凳上的几人,道:“姑娘,那日府上小厮送了信来,也问了姑娘的情况。”

韩荀点了点头,只听宋青又喊了他一声“姑娘”。

韩荀看着他,等着他说话。

宋青有些犹豫,好一会儿才道:“姑娘,您和顾易之间的事情,府上不知道,您的嗓子,也不是因为顾易好的……”

韩荀有些诧异,但见他吞吞吐吐地想说什么,韩荀也酒不插嘴,等着他说完:“八岁那年您淋了雨发了热,烧得厉害,烧了几日,等醒来后,您就忘记了从前的一些事情,您的嗓子在那之后就慢慢好了。”

韩荀道:“八岁?高热?”

韩荀来庄子上几年,不曾生过什么大病,她不记得八岁那年生过病。

“草儿和芽儿也都记得的,您要记得,荔枝也要记得,您的嗓子,是因为发热后慢慢好的。”

看着宋青凝重的样子,韩荀点点头道:“好,我记得了,荔枝也记得的。”

宋青道:“姑娘您当时烧糊涂了,从前府中的事情都忘了……”

韩荀看着他,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可会有人来查?”

“什么时候不重要,还有,您只要不记得了,就可以。”宋青说着,小声道,“草儿芽儿不知道这件事,这里唯一知道这件事的嬷嬷已经不在了,而您已经忘了,还有荔枝,想要平安,她也就不能知道这件事。”

韩荀说道:“荔枝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她只知母亲去世了,跟着我一同来了这里。”

宋青点点头:“还有其他人,不该知道的,也不能知道。”

韩荀心里知道宋青说的是谁,嗯了一声。

宋青道:“那我就先出去了,姑娘您东西慢些收,等荔枝回来和您一块儿,不着急,我去和他们说等明日再走。”

韩荀转头看他半个身子跨出了屋子,应了一声好,心思却不在这上头,而是想着这里头的关窍,这里头,宋青必然是帮了她的,只是不知道,宋青为什么要帮她到这个地步,从前只以为宋青是谁派来保护她们的,如今看来,只怕不尽然,她一度怀疑宋青是老侯也派来的人,如此看来,却不像,难不成和母亲有些关系。

宋青不管韩荀想了些什么,出了门,如黑面煞神一般,往凳子上一坐,对面几个人面面相觑,等着他说话,宋青看了一眼刚才出来的屋子,与对面的人说道:“姑娘方才说要收拾的东西不少,只怕今日走不了,还需要麻烦你们在这休息一个晚上。”

连云看着他,在他的目光下,说道:“应该的,应该的,姑娘可收拾得过来?可要奴婢等人帮忙?”说话间,她身旁的两三个丫鬟站起了身来,跟在连云后面。

“不必了,只是庄子上人少,你门来这一遭,还没吃晚饭……”

宋青话还没说完,连云立刻说道:“姑娘吃食什么的,该由我们来准备,公子您就先歇着吧。”

说着,几人已经自觉地往厨房去了。

“顾伯母。”韩荀见到顾夫人,上前喊道。

“来的时候我就听荔枝说了这事儿,今日就要走?这么急?”说话间,顾夫人的目光看向院中的两辆马车,“怎的只来了两辆马车?”

韩荀摇摇头:“不是今日,刚才说过了,东西多,今日时间上赶不及了,明日才走。”

“这也太紧了些。”顾夫人轻声叹了一口气,说道,“待会你来家里,我给你做些你爱吃的。”

“好。”

韩荀请顾夫人过来,原本想着若今日就走,东西定然是等不及送到顾家的,于是打算将昨夜写给顾易的信以及打算交给顾易的东西一并给顾夫人带回去,而宋青替她争取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那去顾家吃一顿饭,好好做一个告别也是好的。

韩荀让荔枝将箱子里的东西收拾了许多,两人一同出了门。

不待连云几人询问,宋青警告几人:“不该问的就不要问。”

听到这话,几人也不敢再开口,只是埋头吃着自己的饭。

顾家

一顿饭吃得几人心里不是滋味。

顾夫人看了看家里,说道:“明天一早我烙几个饼,你带在路上吃。”

“好。”

沉默半晌,想到今日里宋青说的话,韩荀心中一动,抓住顾夫人的手说道:“伯母,若顾易回来,您帮我给他带一句话……”

“什么话?”

“您就和他说中秋前他来送灯笼那日说过的话,让他都忘了,千万记得要忘了。”

顾夫人看着韩荀:“可是出什么事情了?可要紧,伯母有什么能帮得上你的?

韩荀摇摇头道:“伯母,此事事关我和顾易安危,不便写在纸上,只是您千万记得和顾易说。顾易一定不能出事,若日后他去找我,那些话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就连他帮我……就连我重新开口说话的事情也不能和顾易有关,同府上的说辞是我八岁那年发了热,后来就能开口说话了,等明日我坐上回府的马车,就和顾家,和乡亲们都不熟,万一我将来遇到了什么事,也不会牵连到顾易和你们。”

顾夫人叹了一口气:“你这傻孩子,都说得什么话?”

韩荀却看着顾夫人,仿佛她不答应她就继续这样看着她一样,顾夫人与她对视着,忽然伸出手怜惜地抱住了她:“我都记着呢,到时候一定同顾易说,顾易喜欢你,我们也拿你当自家的孩子看,你回去以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无论以后你能不能和顾易在一起,都一定要好好的。”

韩荀点头。

顾秀才坐在旁边看着她俩,这会儿才说道:“顾伯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你就要回去了,顾易不在,我们做父母的也算是替他送送你,很多东西啊,要学会服软,解决不了的,多看看书,说不定能找着答案,你是个聪慧的孩子,万事以性命为先,等顾易回来了,我们便让他去找你。”

“伯母,这些是顾易这些年找人带回来的信,都在这里收着呢,还有一些他从前送我的东西,有的带不走,有的是不能带走的,若是让我扔了我又不舍得,就麻烦你们帮我转交给顾易,我等他来侯府找我。还有这封信,你们,下次寄信的时候一块儿寄给他,还有这些是我这段时间做的,麻烦您到时候一块儿寄给他。”

韩荀打开箱子,里头放着几个新打的络子,几张帕子,还有一对护腕。

顾夫人收了东西,又拉着她说了几句体己的话,这才趁着月色送了两人回庄子上,回到庄子上的时候,韩荀手中捧了一盆花,是顾秀才亲手从院中移植的,说是给她一个念想,这花,是顾易离开的时候带着她种下的,三年了,从来没开过花。

次日一早,韩荀只来得及收了顾夫人匆匆送来的烙饼,就上了马车,在顾夫人和顾秀才的目视下,向着京城走去。

马车走得不快,以这样的速度,等到了京城,也得在半个月以后了,行至午时,路过一处茶摊,荔枝问她:“姑娘,前边就是岔道口了,奴婢瞧着有卖茶水的,可要歇歇脚,喝口茶?”

韩荀兴致不高,说道:“继续走吧。”

“姑娘。”荔枝叫她,她抬起头,看着荔枝的目光,似乎是有些期盼,她随即点头道:“也好,那就歇歇吧。”

“姑娘说在这歇歇脚,就着吃了午饭,顺道让店家给马喂些草料,待会才好上路。”荔枝上前扬起声音同连云说道。

马车停了下来,茶摊上迎面来了几个小二,拉着马车下去安置去了。

韩荀抬头看着四周,这是一个三处路的交织处,茶摊算不上很大,却几乎坐满了,路旁还有人随意坐在地上等着店家装茶。

“姑娘,你不记得了。”荔枝走上前来,小声说道,“我们刚来庄子上的时候,经过这处茶摊,也在这喝了茶。”

韩荀摇头,她确实不曾记得这些事情了。

荔枝又道:“姑娘,往我们来时的路看看,这是去永宁庄子的路,另外这一条,往前走,一直走,可以走到陇右。”

韩荀顺着路往前看去,看不到边际。

“你怎么知道?”韩荀有些好奇地荔枝。

荔枝道:“姑娘,咱们在这处歇脚的时候听店小二说的,还说从前陇右节度使赴任时在这喝过茶,这事儿奴婢记得牢。”

韩荀点点头,这时小二上了茶,说道:“几位贵客来得巧,这是前些日子的新茶,看几位贵客不是本地的人,小的向几位介绍一下……”

接着,小二舌灿莲花地讲述了从前陇右节度使在此处喝茶,如何夸店里的茶水。

荔枝看向韩荀,韩荀回望过去,两人相视而笑,却也没打断小二的话。

等小二说完了,韩荀才问他道:“去陇右,可是只有这一条路?”

小二道:“姑娘说的是官道还是别的?若是官道的话确实只有这一条。”

韩荀又问:“此处去往陇右,需要几日?”

“若是寻常的速度,需要月半,若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只需要十日即可。”

韩荀点点头。

那小二又道:“姑娘家中是有人在陇右吗?”

韩荀点头:“我未婚夫君就去了陇右参军,只是这两年没有收到信,有些放心不下。”

这话一处,一旁的荔枝赶忙看向不远处的人,幸好,连云几人隔得远些。

“姑娘您这可算是问对人了,这茶摊在此处,别的不敢说,但这消息,就属咱们这是最灵通的了。”小二麻溜给她倒了茶,说道,“应当是前年接近年末的时候,吐蕃突然向北进军,陇右李将军率军向西北支援张将军……”

韩荀心里一跳,只听那小二接着道:“这两年打得可凶了,接近年关的时候打,开春了又开始打,直到前不久才协议停战,若是姑娘的未婚夫一道随军去了甘州支援,没有信来,也是正常的事,算算时间,李将军这时候应该也回到陇右了,说不得姑娘未婚夫的信也快要到家了,姑娘这般样貌,想必未婚夫也是相貌堂堂,姑娘只管在家等着,说不定日后还是将军夫人。”

韩荀喝了一口茶水,回道:“接你吉言,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定与我那未婚夫来这亲自道谢。”

“那感情好,小的就等姑娘鸣珂锵玉的那一日了。”

说话间,小二听到有人唤他,应了一声,又将韩荀和荔枝的杯子给满上,不忘说道:“姑娘若有事,只管唤我就好。”

转眼间,小二又从里间端了一壶茶水,给新来的客人倒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