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知乎小说网 > 梅花三弄 > 第28章 第28章, 阳光普照大地

第28章 第28章, 阳光普照大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昨天呢,有一个居士呢,他给我说个事儿,说个啥事儿呢?他说好像这个群里面发的这个链接啊,转载太多了。好像有一点影响他修行。大致就是说这个意思啊,因为我手机太卡了,我就都今天清理的时候都清理掉了,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这个居士在不在群里啊?实际呀,我们居士在一个群里,群里是这样子的,有师父,完了又是佛教群,那么你就不能把这个群简单的看成一个微信群,不要这样看的,不要这样看待的,你这样看待啊,你什么也学不到的。你要把它看成什么呢?这个地方就是个寺庙啊,知道吧?有师父,有一个集体,有护法居士。你要把这个地方当成寺庙一样看待就对了。

嗯,我们大家在一块儿是这样子的,就是你在这个群里,首先啊,要懂得去随众啊,不要去干扰众,尽量随众,不要扰众。我讲这个话可能大家听不明白啊,我不讲这个群,大家就听明白了。就像我上佛学院的时候,我们那个班呢,学的是本科的。我们这个汉传佛教的有八个,藏传佛教的喇嘛有有三个,都是我们一个班儿的。还有南传上座部的,南传上座部就是那个泰国的斯里兰卡的,我们国家也有那那样的一个分支的,在哪里?在那个西双版纳。在德宏西双版纳,在这些地方叫上座部的小乘佛教。

上座部的佛教有6个僧人,6个都比。都比,就是比丘的意思。就有的是沙弥嘛。就是上座部有六个。我们汉传有八个,藏佬的有3个,到我们本四的时候,就剩下就这么多人在一块儿上课的。前面刚开学的时候有四五十号人,大家都在一块儿。后来呢,因为这个脾气都不一样嘛,大家的认知又不一样,法门也不不一样,学的也不一样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就这样子。大家都住在一块儿。一个宿舍是这个,四个人都是插着的。不管你是什么南传的、汉传的还是藏传的,反正就是分配的,你在哪个房子就在哪个房子休息。一个房子四个人,很小的一个房子,也就是个10平方吧,12平方嘛,就那么小一个房子,4个人住,上下铺,就是那个学生床啊。学习呢,就是除了要上大雄宝殿,早晚课要诵经,完了呢,教理课呢,还要到专门的这个教室讲堂,听这些法师给我们讲经,就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办学办成这个样子的呢?因为出家人呢,现在都不多,我讲的这个都是都是从现实看待的啊,不是我们居士张口都是假大空,张口都来的,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实的出家人是很少很少的。藏传是这样子的,南传是这样子的,汉传更是这个样子的。出家人少很多的,他不像以前了,以前古时候没饭吃啊,有的人不行就出家了。现在但凡有点出路,谁出家吗?出家是各种各样的戒律在那儿管着,对不对?我们以为好像出家人个个都是哪个大和尚!他不是这个样子的。有的就是沙弥,就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出家人少呢。佛学院他为了能办学办下去的话,他就到处招生的,到处招这个出家人的。所以这个班就是这样形成的,教的都是汉传佛教的东西,但是里面有三个喇嘛,有六个都比。我们就这样子,有的在一块儿待了有四年的,有的是两三年的。为啥呢?因为走的人太多了,就不停的往里面插班儿嘛。走的人太多了。他走的这个原因是啥呢?就和我们一个群是一样的,因为法门不一样嘛。我看不惯你,你看不惯我的。完了在一块儿生活,在一块儿学习,他就生烦恼。生烦恼,两个只要一顶起来了,居住的地方又这么近,天天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很难受的。大家记住啊,和尚是人,不是古人。我们很多人都当成和尚是古人了。其实,和尚不是古人,就是我们现代人,活脱脱的现代人。一样的,出家人也有很多的习气,有很多的毛病,对吧?也不是说头一剃就成佛了。不是的,真的不是的。相互在一块儿,他就来回磨合,相互磨合。你留下来的就是这些人,大部分人都走掉了,上不下去就走了。

和我们一个群是一样的。其实大家在一个群里啊,你要学会随众,还不要扰众。你只要待这个群里。这个群有个啥好处?这个群有个师父,而且我这个师父是这样子的。基本上的佛经我都能讲,不但佛经能讲,道经还能讲,易经还能讲呢。一般你问我一些啥问题呢?基本上我都能给你回答上来的。就是这样讲吧,我这个师父是比较难得的,真的。

我说我比较难得,不是我在王婆卖瓜,我没有那个意思啊。我说我比较难得的意思是因为我也从居士这儿走过来的,居士是啥样子情况,我知道的。出家师父是啥样情况,我也知道的。你看,我不说其他的,就像你们给我供养的钱,对不对,你打的名号都是供养给我的,换别的师父就揣到口袋里了呀。我的,但凡你那个供养的钱能够盏灯,我就给你供灯了。当然我也不是说我多么清廉,和尚也要吃饭的,对不对?我给大家说这些东西,啰嗦多了也没有意义的。你得有一点眼力见儿。真的,就像我们有的居士,可能你供养了一辈子僧人,也就那么一两个僧人给你去供个灯,帮你去供个灯的,剩下的都是谁都不管谁的,就是这样子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我说难得就在这里的。大家在一起就是你首先要学会随众。

你看随众是一个啥情况啊?首先,咱们看这个管理员,他经常发东西。他发大家就不要往心里去,为啥呢?因为我说了,这是一个寺庙似的一个群,寺庙要正常的维持下去的,有些地方可能要通知啊,弘法啊,要叫大家有个印象的,所以他发一些东西是合理的。毕竟这样一个群就是我们给集结起来的嘛,这点我们讲就是哪怕有点霸王条款,他也是能理解的,对不对。

再一个就是大家发东西。大家发东西你记住了,因为每个群,每一个人修行的法门是不一样的。我们人容易住在啥呢,住在我执上面,然后你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住在我执上面的,都认为我是对的。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好吃,我就推荐给大家。其实好多人觉得根本就不好吃,真的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你是住在我执上面的,你不知道啊!你不知道大家咋想的呀。你住在我执,或者住在寿者相上的,你觉得我在弘法。我讲这个话有智慧的人,一点就通啊。我们每个人的情况真的不一样,有的喜欢吃苹果,有的喜欢吃桃子。有的喜欢喝汤,有的喜欢吃饭,有的吃水果都过敏。我们在一块儿,这个苹果我喜欢好吃的话,我非要都推给大家呀。大家你看他嘴上不说,但他心里是比较反感的。不光是我这个群,天底下所有的群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要有一点宇宙观,要有一点世界观。

所以宏法一定要记住,适当就行了,不能就死住在上面,要懂得适当。你看,我讲这个话是这样子的,我一讲,有的人就想:你这个群毛病多,我就不发了。我在别的群发。因为我们都是群发嘞,对吧?他不可能向一个群发,他都是向1十个群二十个群发。二十个群发的都是统一的,都是一样的,对不对啊?你不让我发,我就退群了。那你退群,你到哪个群去呢?他只要活人的群都是这个样子的。最后你就到了一个死群里面去了。死群里面是这样子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死号,百分之一二十是自了汉,他基本上是不看群的。你在那儿天天弘法,你以为你在弘法立身,功德无量,实际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一点意义都没有的,你都不知道。

为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啊,就像我添加好友,我就能感觉到的。任何一个群,你去添加。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那个微信号都有问题的。百分之一二十就是自了汉,他不让你加他的。然后10%,5%都是你只要一加,就提示他是杀猪盘诈骗的。你看这种情况,它显示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显示出就是我们这几十年,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我们弘法的这个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结果。我没见到哪个微信里面有去成佛的了,我能见到的就是这样子的,人和人就都不相信,基本上你主动加别人,别人就认为你是骗子,就学到这种程度。就是我们学的见不到一点智慧,都是在颠倒无明愚痴当中啊!还动不动我要修行啊,你修啥?

修行首先不要去扰众,学会随众。讲话的时候呢,留个心,你看一看人家的脸,看人家的脸色呀。能理解这个意思吗?你放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埋头自己就在那儿干,你得瞅着点呀!瞅着点有时候是这样子的,没有不行。过了也就更更让人反感。一个群,大家都是哑巴,不行,大家都宏法,一天24小时那个链接滚动播出,你觉得有人看吗?所以要记住了,要适当,适可而止。我们每个群都应该这样子走,就对了,就显得有点智慧了,就是这个意思。

少一点执着,这样子的话就好一点了。我们大家,包容心要强一点。喜欢发链接的人呢,要适可而止啊,这样就对了。也不是不让你发,也不是说你这个埋头一个劲的发。你对哪个群,你只要是活人儿,你只要不是一个机器人,不是一个发链接的机器人,你这样做就对了。我们有专门儿自动发链接的机器人的。也发,但是不要过了,适可而止,如果你没有什么那些所谓的目的的话,我希望大家在一个群里面,沟通一下。不懂的地方你可以问问我,这样子的话比较合适的,比较好一点的。时间长了你就能感觉到你的这个知见呀,修行呀,境界呀,层次啊,它就不一样了,它就蹭蹭往上涨的。

(接下来,好几位居士在讨论执着,认为应该放下执着,于是师父又接着往下开示)

你看从这个典籍当中啊,你们就没有把这个佛法弄明白,悟与不悟就在这儿。悟与迷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放下是这样子的,是你不放下也得放下。你本来就有佛性,就是你本来就能放下。什么叫本来就能放下呢?就是你不放下也得放下。昨天的事你能拿起来吗?曾经受过的伤害,你能把它再复原回来吗?破的镜子还能把它圆回来吗?圆不回来了,想拿都拿不起来。知道吧?就是你不去放下,也得放下!这样你就弄明白了,其实这个就是像达摩祖师讲的呀,金刚经讲的呀,,六祖坛经讲的呀,《破相论》,《无形论》啊,《血脉论》啊,他讲的就是这个。就像我们讲舍,舍也是这样,你不舍也得舍呀。

我们迷,迷的是你那个意识心。一直想得到,妄想嘛!就一直想得到,其实得到了没有?就是无始以来的这个轮回啊,每一次都想得到,但是每一次到最后都抓了一把空啊,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得不到,你不舍也得舍。但是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一直心想,哎呀,不能舍,我要悭吝的,我又要吝啬,又要贪心的,我不能舍的。我说这话,我不是说你们谁,哪个人啊,我是讲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都不想舍。你不舍也得舍呀,对不对啊?你看,有的时候,哎,我不想舍,你孩子要,你舍不舍?得舍吧。医院要,舍不舍?得舍吧!学校要,舍不舍?舍!骗子要,舍不舍?舍!讨债鬼,业障鬼,巧令名目啊,种种办法让你舍,你舍不舍?不舍也得舍。

所以,舍得之道这个大道呢,它也是自性的佛性。释迦牟尼佛,他就给我们讲这个真相的。所以经常讲,他说拿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财富,金银七宝做布施,他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我们的这种意识心,主观意识认为我有三千大千世界,我一直攥在手上的。释迦牟尼佛讲的都是哄鬼的话,哪有一个傻子拿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财富做布施,没有这样人的。其实我们没弄懂,是我们个都是这样人。因为你不舍也得舍,知道吧?你不放下也得放下。你横顺了这个,放下,横顺了这个舍,你就解脱了吗?你非要去抗争,非要抗争就活的很痛苦,就在这里了,是不是啊?

(过了一会儿,师父怕大家听不明白,又重新给大家举例子讲解)

我说这个可能你们听着有点迷。我不说布施了。布施那个把它去掉。那个我想的是原先讲过嘛,以此类推,然后推到放下这个地方的。我不说布施这个话了,我就说放下。打个比方,昨天你被打了一巴掌,事相上是它已经过去了嘛,你再去从事相上抓取它,它都已经过去了呀,一刹那就过去了。你还撵这个事情不放,你再撵,它回不来了。

然后再从我们讲理体上讲。从这个理上讲,从心上讲吧。你看,昨天被打了一巴掌,我们是拼命的在执着这个事情,放不下嘛。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慢慢,慢慢就会淡忘。这个淡忘叫啥呢?也就是叫放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慢慢就放下了。等到临死的时候,你还能不能记着谁给你一巴掌?那时候是不会想的这些小的事情了,你不放下也得放下啊。

就是说事上和理上,性上和相上,都是不放下也得放下,就如同佛性一样,佛性不是讲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来清净能生万法。就是讲放下也是一个道理,本来就可以放下的,只不过我们有一个心,这个心叫啥呢,叫意识心。你那个意识心呢,因为长期受世间的染污,所以对于佛法始终是有一个疑心啊,始终就是根本上不信。知道吧,根本上我们不信佛法,根本上我们信啥?信钱,信异性,信感情,信亲人。信车子房子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信这些东西,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